CRISPR篩選揭示體外模擬CD8+T細胞耗竭中BHLHE40的作用

T細胞耗竭是在慢性感染和癌癥的長期刺激下,T細胞喪失功能的狀態(tài)。其主要表現為:增殖能力降低,抑制性受體(Inhibitory receptors,IRs)持續(xù)高表達,以及效應細胞因子減少等特征,其轉錄和表觀遺傳進程均被改變。無法持久地逆轉CD8 T細胞衰竭仍然是治療癌癥和慢性感染的主要障礙。更好地了解誘導和維持衰竭的分子線索將有助于開發(fā)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來預防或逆轉這種狀態(tài)。體內模型已經產生了關于Tex的基礎知識,但產生的細胞產量低,耗時,昂貴,難以規(guī)?;?。因此,這些系統(tǒng)對于高通量篩選方法來說并不理想。
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E.John Wherry團隊多年來致力于T細胞耗竭相關研究,今日該團隊在Science Immunology雜志發(fā)表題為In vitro modeling of CD8+ T cell exhaustion enables CRISPR screening to reveal a role for BHLHE40的文章,他們通過體外慢性刺激,構建了CD8 T細胞耗竭的模型,并以體內Tex模型為基準,對該體外模型從分子表型,轉錄水平和表觀遺傳水平評估,證明其體現了多種體內Tex的特征,然后通過對體外模型的CRISPR高通量測序,篩選出轉錄因子BHLHE40調控T細胞耗竭進程。

研究人員將P14 CD8 T細胞(特異性識別LCMV DbGP33-41表位的TCR)與DbGP33-41刺激的C57BL/6小鼠脾樹突狀細胞(DC)共培養(yǎng),在第0天使用DbGP33-41多肽刺激后,慢性刺激模型每兩天使用DbGP33-41和IL-2刺激,而急性模型僅加入IL-2。結果表明,慢性模型中細胞增殖受到抑制,且凋亡敏感性增加。雖然急性模型中IRs升高,但隨時間減弱,而慢性模型中IRs表達更高,且持續(xù)表達。而慢性模型中的多種效應因子也更低,但仍高于體內Tex。
隨后,研究人員針對體外耗竭模型進行測序,以探究其轉錄和表觀遺傳特征。RNA-seq結果顯示,在d4時,慢性模型和急性模型定位一致,差異基因僅有634個,而在d7時差異基因達到2844個,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起始進程,而是在d7時發(fā)生分化,其中急性刺激P14細胞偏向于Tmem表型,而急性模型中則偏向Tex表型?;蚋患治鲋校w內Tex上調的基因在慢性模型的P14細胞中傾向富集,這些基因與T細胞激活的負調控相關。在針對表觀遺傳特征的ATAC-seq檢測中,兩模型中的P14細胞在d4均與Tex共定位,可能是與相關染色質可及性的激活有關。與轉錄水平一致的是,二者均表現出相似的初始途徑,以及在d7出現分化。

在證明體外慢性刺激模型可以體現體內Tex的特征后,研究人員通過CRISPR篩選,希望可以找出調控Tex進程的相關轉錄因子。結果顯示,BHLHE40在慢性模型中高頻表達,并且在急性模型中并未出現,提示其可能與T細胞耗竭密切相關。研究人員通過shRNA敲低BHLHE40的方法,發(fā)現PD-1、Tim3等多種IRs下調,提示其可能促進IRs的表達。為測試BHLHE40在體內調節(jié)CD8 T細胞的功能,研究人員將BHLHE40 shRNA KD的P14細胞轉入急性和慢性感染的小鼠體內,發(fā)現慢性感染的小鼠中BHLHE40敲低細胞有更強的增殖優(yōu)勢,而在急性模型中并未表現。而且在d31時,BHLHE40敲低細胞中部分IRs表達降低。同時,流式檢測結果則表明,BHLHE40敲低促進了P14細胞從Tex中期細胞向Tex祖細胞的分化。


綜上所述,本研究建立了一種體外T細胞耗竭模型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還原體內T細胞耗竭的特征,雖然不能完全模擬體內T細胞耗竭狀態(tài),但仍可用于高通量測序等研究,并因此發(fā)現轉錄調控因子BHLHE40在T細胞耗竭的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免責聲明:深圳細胞谷致力于研究細胞與基因療法,為推動新興技術,讓更多人了解生物醫(yī)藥新發(fā)展。本文內容僅作信息交流使用,本平臺對文中內容、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代表深圳細胞谷立場和觀點。本文相關信息不得用作診斷或治療,不能代替專業(yè)醫(yī)學意見,本公司網站將不承擔任何責任。以上聲明內容的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網站所有,本聲明將適用本公司網站所有時間分享的文章,謝謝合作! 版權說明:文章版權歸深圳細胞谷所有,歡迎個人轉發(fā)發(fā)至朋友圈,媒體或機構在未經授權下,以任何形式轉載載到其他平臺,將視為侵權。如需轉載,請聯(lián)系郵箱:contact@sz-cell.com
下一文獻:沒有了